2012年8月5日

除了給他滿分以外真想再為他做點什麼 ~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觀後心得~




首先當然是...安海瑟薇正翻啦!!!!!

然後以下純屬個人心得而且一定有雷 XD



如果說開戰時刻 (Batman Begins)是布魯斯戰勝自己的「恐懼」 ,黑暗騎士(The Dark Knight)是小丑(Joker)製造的「混亂」。那黎明昇起...往下看便知。


當初諾蘭說要出第三部蝙蝠俠時,反派呼聲最高的不外乎謎天大聖(The Riddler)及班恩(Bane),但個人偏向班恩派,畢竟謎天大聖的玩樂心態及手法有點不適合諾蘭版的終曲。
至於班恩身強體壯,甚至和蝙蝠俠一樣聰明,在原作中也是蝙蝠俠數一數二的對手,看到最終反派是班恩真的很滿意。

不同於經典反派小丑,其擾亂社會、哈維丹特、與布魯斯的心性。給予高譚市最大的「混亂」,這次處處讓人感覺到「打擊」、「痛苦」的氣氛,而這種氣氛由班恩這個角色來進行真是再適合不過了!湯姆哈帝本身的演技,為此鍛鍊出來的體魄,加上怪裡怪氣的講話腔調(好像是東歐的吉普賽人腔調?),讓人感到他聰明、強壯、恐怖,這樣的角色能給予人們的就是直接、單向、毫不遮掩、無法抵擋的暴力。
而這樣子的一個反派角色,非常適合引導出「墜落」、「昇起」」以及我最感動也最想分享的「結局」。


好,本文開始 (!?)

當然還是先說說黎明昇起(TDKR,THE DARK KNIGHT RISES)的內容心得好了。
不過看完到現在也已經兩個禮拜左右,一些細節可能沒有剛看完時印象那麼深刻。


一開始高登局長(Jim Gordan)約略提到關於雙面人哈維(Harvey Dent)的真相,承接「黑暗騎士」的故事,雖然這橋段有點粗糙的地方,就是明顯是為了之後被班恩搶走而鋪的梗,不然誰沒事會把真相寫下來帶在身上啊...好先不管他。

故事一開始令我意外的一點, 就是時間點設定在八年後,
這代表著:
1.哈維死了八年,沒有人知道真相。
2.這八年來高譚市(Gothem)因為哈維丹特法案維持著和平。
3.布魯斯也就是我們的蝙蝠哥老了八歲,還沒有從過去的事件陰影中走出來,而且整座城市的人依然把蝙蝠俠當成殺害哈維的罪人。此時的布魯斯在身體及心靈都大不如前。

..WTF? 我們要看一個中年殘障自我療傷的故事嗎? XD


一開始不太能適應,但諾蘭馬上就給了所有觀眾們最好的解釋。
八年來因為哈維丹特法案,沒有太多無法控制的罪犯出現,其實也不需要蝙蝠俠。而這次引出蝙蝠俠的便是班恩。班恩超出法律體制太多了,體制外的問題就只能用體制外的方法解決。所以布魯斯才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,想再以蝙蝠俠的身份復出。


接著就是本片的「痛苦」主題,對我來說從炸飛機時拿針頭插入血管就開始了吧。看到布魯斯拿著柺杖出現時更是有這種感覺,雖然他違何地對安海瑟薇飾演的瑟琳娜凱爾(Selina Kyle),原作中貓女的本名)射了一箭,雖然他這箭還真是射到瑟琳娜心坎裡...咳,總之安排一個殘障中年人要來為這三部曲做結,便是諾蘭最厲害的地方了。

但說到這裡我一定要怪罪諾蘭兄弟一下,因為劇情跟角色的脈絡太縝密了,所以我要先跳出來講講角色 XD

若說蝙蝠俠的意志在於伸張體制外的正義,那布魯斯呢?在諾蘭導演的片子中,麥克肯恩飾演的角色說的都是對的,聽他的就對了。於是管家阿福(Alfred)說了,他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布魯斯恢復正常的生活。
所以我要接著說,瑟琳娜這個角色的安排,在作為終曲的黎明昇起中除了萌份以外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。當初看到選角是安海瑟薇時,身為安海瑟薇粉絲的我仍然覺得似乎少了幾分貓女的謎樣氣氛,而有點擔心。但事實上也沒人說她就是貓女,雖然拿起護目鏡的樣子很像貓耳但片中甚至連一隻貓都沒出現! 
於是瑟琳娜第一次出場時,令人在意的關鍵字是「媽媽的項鍊」,哇靠,這什麼定情物的feel...於是我馬上就瞭解諾蘭想幹嘛了。接著提到她想要的是消除自己錯誤的過去,重獲新生。這不就是阿福最希望看到布魯斯身上出現的轉變嗎?
片中亦正亦邪、愛幫不幫、忽然出現及消失,時而調皮、囂張、驚恐、擾亂布魯斯及蝙蝠俠的心性,從各種角度讓觀眾們與布魯斯一起欣賞瑟琳娜的魅力,安海瑟薇實在太正而且各種造型都美翻了,最後順理成章地讓布魯斯在心靈上也重獲新生,在只能說安海瑟薇演這角色選的太好了,誰都想跟她在佛羅倫斯的露天小酒館喝一杯啊!!!

除了瑟琳娜以外,本片一開始也有一個令人疑惑的角色。就是從警官變成警探的布雷克(John Blake)。要不是喬瑟夫高登李維的臉太好認,出場時的突兀還真讓人以為高登局長會遇害。諾蘭讓高登局長很早就受傷,也花了很多篇幅在講這個角色。布雷克成為高登局長的代行者。到了孤兒院的橋段,馬上讓人覺得他可能會是個(超齡的)羅賓。因為關鍵字是「熱血」「孤兒」,而且看得出蝙蝠俠是誰。在劇末雖然提到了本名是羅賓,但其實只是給觀眾一個小小的彩蛋吧,重點在於他成為了蝙蝠俠的繼承人,讓布魯斯可以不用再擔心他最愛的高譚市。附帶一提,讓人慶幸的是本名不是Dick Grayson 或 Tim Drake,那樣就有點流俗了 XD

說到角色就再提一下,黎明昇起裡唯一一個小小的不滿就是,身為影后的瑪莉詠柯蒂亞飾演的米蘭達(Miranda Tate)這角色真的有點可惜。雖然知道她是忍者大師(Ra's Al Ghul)的女兒塔莉雅(Talia al Ghul),但這角色翻牌的時間太晚了一點,不若全面啟動中展露無疑的惡寒邪氣,在此幾乎無處發揮。若能早點破梗,以女王般的姿態和班恩一起君臨高譚市想必也很有看頭。



然後回到內容部分 XD

三部曲的安排,其實是描述布魯斯作為一個「人」的故事。
因為是一個人才會「恐懼」、「混亂」、更會感到身心「痛苦」。

班恩本身就是一個看起來令人痛苦的人,設定上不戴面罩進行局部麻醉就會非常痛苦,但其實一般人看他帶那面罩也覺得很痛苦吧。而班恩也是一個非常擅長於加諸痛苦在別人身上的人,片中時常表現出的徒手暴力,扭斷別人的脖子等。處處讓人感覺到很痛。
因為八年的沈寂,還有心靈上的弱點,讓蝙蝠俠只有被班恩肆虐的份,從最有名的斷背,到破壞高譚市的面貌,在身體和心靈上折磨布魯斯。身心都受到摧殘的,甚至被想解放高譚的忍者大師出面嘲笑。從父母雙亡至今的生最低潮啊韋恩哥!
但就好像股市到了最低點會反彈一樣,被丟到再生池(Lazarus Pit)裡的布魯斯,瞭解到雖然戰勝恐懼可以無畏,但是心存恐懼,才會有求生意志,才不會只是一心赴死毫無保留地作戰,因為一死了之或許很壯烈,但是世上還有更多關心你,希望你好好活下去的人。
至於面對班恩這樣的對手,更不是只要毫無保留就可以拯救高譚市的。於是在此帶出了本片主題的「昇起」,作為一個人,有了求生意志才有活下去的慾望。作為一個超級英雄,回歸到戰場上,才能給予人們希望的象徵。作為一座城市,當所有居住於此的人們相信正義公理仍在且願意為此奮鬥時,才有安定生活的希望。

高譚市在三部曲中,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班恩自稱是高譚的末日,蝙蝠俠則希望自己能作為高譚希望的象徵。
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,不斷強調象徵,超級罪犯們代表著「恐懼」、「混亂」、「痛苦」等象徵,而蝙蝠俠這超級英雄更是一種希望與昇起的象徵。
在開戰時刻建立象徵(搭建蝙蝠探照燈),黑暗騎士時整座城市被小丑擾亂而失序(摧毀蝙蝠探照燈),最後在黎明昇起時,代表影武者聯盟(League of Shadows)的班恩,以及希望拯救城市的蝙蝠俠,都是一種象徵。象徵才能給人精神層面的動力,所以才會警民一心地在街上與班恩一等人對抗。而最後即使蝙蝠俠假裝挾核彈空中自爆,還是很假掰地偷偷把探照燈修好了。盧修斯(Lucius Fox)發現蝙蝠戰機的自動駕駛被偷偷修好的時候,相信全場觀眾是跟他一起發自內心露出放心的微笑的。
分配遺產時,帶出了布雷克警探進入蝙蝠洞,這時讓人覺得所有的拼圖都到齊了,而拼圖完成的景象叫做「完美」。蝙蝠俠的死亡與布魯斯的新生,高譚市的昇起,蝙蝠俠的繼承人,高譚市依然有蝙蝠探照燈,還有什麼比這些更令人安心的呢?如片中所說的,蝙蝠俠是一個象徵,誰都可以是蝙蝠俠。於是布雷克站在升降台上昇起時,內心的激昂令我不覺流了幾滴眼淚。

這真是最完美的結局了,修改一下本篇標題所述,
除了給這三部曲滿分以外真想再為他做點什麼吧...


布魯斯與自己最心愛的高譚市皆重獲新生。
因為布雷克,蝙蝠俠這個象徵得以繼承,高譚市仍有安定與希望。
因為瑟琳娜,忠心的管家阿福看到最期盼的景象。



而我們呢?將永遠記得這三部曲成為經典...不,成為傳奇吧。






.

2 意見:

蕭 提到...

韋恩最後還騙了我的眼淚 混帳XDDD

小鏡 提到...

我也是啊!!!
其實最後10分鐘左右開始眼眶都一直濕濕的!!QQ

張貼留言